今天,关注你的小耳朵~
如何保护孩子的 听力健康
今天是“全国爱耳日”
今年的主题是
“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
哪些习惯容易损伤听力
我们该如何注意?
儿童听力损失该如何预防?
专家提醒,10个习惯可能损伤听力,包括长时间用耳机听音乐、长时间“煲电话粥”、 用硬物掏耳朵、身体过度疲劳、压力过大、滥用抗生素等。
世卫组织提出,近60%的儿童听力损失可以通过免疫接种、改善产妇和新生儿护理、中耳炎筛查和早期管理等措施预防。
频繁不当掏耳朵
“耳屎”会缓慢自动排出,而去除这层耳朵“保护膜”的掏耳朵行为,很可能诱发多种疾病,用力不慎易导致外耳道损伤甚至出血,严重的还会刺伤鼓膜。如果感染形成化脓性中耳炎,还会导致听力下降。若伤及内耳,甚至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儿童的耳道比成人窄,且皮肤免疫力也更脆弱。掏耳朵不当甚至会引起外耳道炎,如耵聍已堵塞整个耳道。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建议前往医院处理。
长时间戴耳机
世卫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12岁至35岁人群中,近50%的人使用个人视听设备时音量超标。地铁、公交车、健身房里我们经常会看见有人戴耳机听音乐、刷直播、追剧,嘈杂的环境中,为了听清楚,很多人不得不调大音量。
戴耳机要遵循三个“60”的原则,也就是: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当外界环境噪音超过60分贝时尽量不要使用耳机。
经常发脾气
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一部分人比较急躁,还有些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长期熬夜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患者反映耳聋前曾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高志强解答:“WHO推荐的一种听力自测方法,让被检测的人站在一边,检测的人站在一边,被检测者把一侧耳朵堵上,闭上眼睛,检测人可以站在6米远的地方正常说话。在安静的环境下,6米的地方能听到,就是正常的;如果6米听不到,在4米能听到,我们判断为有轻度的听力下降;如果在1米能听到,就是中度听力障碍;如果在1米以内就是重度听力障碍了。”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研究所研究员黄丽辉提示,家长发现孩子听力异常时,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测听力情况:“如果这个孩子比较小,大概一岁多的宝宝,可能需要他睡觉以后做一个比较详细的检查,这种检查对孩子都是没有伤害的。孩子比如说六七个月,我们就给他做了很正确的干预治疗,进行很好的康复训练,80%以上的孩子都可以跟正常的同龄孩子一样进入正常的幼儿园、小学。”
让我们一起保护
孩子们的听力健康
听见美好
听见世界
来源:全国少工委
编辑:王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