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挨冻”,这四类孩子不适宜→
“秋冻”≠“挨冻”
这四类孩子
不适宜
给孩子“秋冻”有讲究
孩子为啥一换季就爱生病?
气温变化大
入秋之后光照时间慢慢减少,昼夜温差大,孩子若白天穿着轻薄,到了晚上就容易着凉。而一些体质偏寒的小朋友,夜晚可能会因为秋凉而出现失眠、头痛,如果不注意滋补,可能会加重病情。
抵抗力下降
刚经过夏天的高温天气,换季时孩子的抵抗力容易下降,身体防线比较弱,这也就给细菌、病毒提供了攻击的好机会。
细菌病毒活跃
夏秋换季时,天气渐渐变得凉爽,再加上空气干燥,家中的厨房、卫生间等部分区域很适合细菌、病毒生存和繁殖。所以换季的时候,也就进入了细菌、病毒的活跃期,孩子感染的几率会呈直线上升。
“秋冻”应循序渐进
专家提醒,小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尚不成熟,在天气忽冷忽热时,比成人更易染病。秋天虽然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秋冻”也不应盲目,而需循序渐进,科学进行。
再者,注意适时增添衣物。孩子穿衣应注意腹部、足部的保暖,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但对于平素体质欠佳、反复感冒或者穿衣比较多的孩子,先不要严格要求衣服与其他孩子厚薄相同,根据孩子的体质、运动量及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让孩子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四类孩子不宜“秋冻”
专家提醒,“秋冻”一定要因人而异,以下四类孩子不适合“秋冻”↓
①平素出汗多、反复感冒肺气虚弱。
②面色发黄、消瘦、食欲不振脾胃虚寒。
③肺脾虚弱的症状明显。
④有慢性病,如抽动症、哮喘、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
用三招帮孩子对抗大降温!
上段要紧:口罩围巾不能少
每到大风降温天都会有不少面瘫患者,主要是因为面部神经受到寒冷刺激造成神经组织缺血水肿。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全副武装,戴上口罩、围巾、帽子,保暖挡风。
中段要燥:内贴中松外收口
很多人认为天冷风大就多穿点,可是裹得厚厚的既笨重也不一定暖和。其实,大风降温天穿衣服最好分层穿,有个口诀:内贴中松外收口。
内衣最好柔软贴身,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的衣服吸湿性要强,不要过紧,保持干燥,否则不但不利于保暖,还会减弱抗寒能力。外套一定要防风,最好在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有收口的设计,可以防止冷空气趁虚而入,造成热量散发。
下段要松:鞋袜最好稍大点
来源:全国少工委
编辑:王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