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录|局长带头、全家上阵:淄博张洪亮案6人落网,揭开"腐败家族"的权力狂欢——从教育局长到无期徒刑,这场闹剧警示谁?
当淄博市教育局原局长张洪亮的妻子接过那套140平米的精装房钥匙时,当他刚毕业的女儿向供应商索要40万"好处费"时,这个家庭或许没意识到:他们正在用权力编织一张通往深渊的网。这起震惊山东的"全家腐"大案,6名亲属同陷囹圄,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不仅成为《纪律处分条例》的典型反面教材,更撕开了"一人当官、全家捞钱"的丑陋面纱。
一、教育局长的"敛财版图":签字笔成"摇钱树",公款成"私人金库"
张洪亮手中的权力,曾是淄博教育系统的"指挥棒",却被他变成了"敛财工具"。作为教育局局长、淄博师专党委书记,他的贪腐手段直白又猖獗:
40家单位的"进贡清单":从教学仪器商到房地产公司,从想进编的教师到求合作的企业,40多个单位或个人排着队送好处——房产、现金、银行卡、购物卡,折合人民币864万余元。某供应商为拿到校园订单,按销售额20%返点,几年就"喂"给张洪亮80多万。
324万公款的"暗度陈仓":他把教育局的钱当成自家钱包,以"项目经费""备用金"名义挪用,其中一笔324万元直接转入亲属账户,美其名曰"暂时周转",直到案发都未归还。
1000万公款的"体外循环":更胆大包天的是,他将1000万元公款"借"给企业老板,只为换取每年10%的"利息",这笔钱成了他口中"稳赚不赔的投资",却让国家资金陷入风险。
2014年7月,法院一审判决:张洪亮因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数罪并罚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他不服上诉,最终被山东省高院驳回,维持原判——曾经的教育局长,终在铁窗内度过余生。
二、全家齐贪腐:妻子收房、女儿索贿,"亲情"成腐败催化剂
张洪亮的堕落,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场"家族式狂欢":
妻子:受贿235万的"收款总管":她比张洪亮更"懂"权力变现,房地产商想拿地,她直接开口要车;有人求工作,她收下现金就拍胸脯"包在我身上"。235万受贿款中,光一辆越野车就值40万,最终她被开除党籍、公职,判刑10年。
女儿:刚毕业就索贿40万:仗着父亲的地位,她怂恿张洪亮指定学校采购某品牌设备,转头就向供应商要40万"创业钱",还理直气壮:"我爸让你赚了多少?这点钱算什么!"年轻的她,早早把贪婪刻进了骨子里。
亲戚:赃款的"洗白流水线":妻妹帮着保管赃款,用受贿的钱炒房、放贷,把黑钱变"合法收入";妻兄借着张洪亮的关系接下教育局房产项目,轻松获利60万。整个家族分工明确,把权力变成了"家族生意"。
案发后,这个"腐败家族"彻底崩塌:6人落网,25名关联干部被开除党籍或公职,18人被警示诫勉——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最终变成"一人落马,全家遭殃"。
三、警钟长鸣:"家风失守"是腐败的致命裂缝
张洪亮案为何会成为全国警示教育的典型?三大教训发人深省:
权力不受监督,必然走向疯狂:作为教育系统"一把手",他的签字几乎无人敢质疑,民主监督成了摆设,让他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
家风不正,全家遭殃:从妻子第一次受贿不制止,到女儿索贿不教育,张洪亮的"纵容"成了"同谋"。中央纪委专门用此案解读《纪律处分条例》,就是警示干部:管好家人,就是守住自己。
"裙带腐败"破坏力更强:当腐败从"个人行为"变成"家族行动",不仅涉案金额更大,还会污染行业生态——此案中43名关联干部被处理,正是"塌方式腐败"的恶果。
如今,该案仍是各级纪委监委的"必修课":它告诉每一位干部,权力是公器,不是给家人谋利的工具;家风是防线,不是腐败的温床。
当事人简历:
张洪亮,男,曾任淄博市教育局局长、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利用职务便利,单独或伙同家人受贿864万余元、贪污324万余元、挪用公款1000万元,2014年7月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妻子、女儿、妻兄、妻妹等6名家庭成员因参与贪腐被依法处理,其中妻子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来源:长安文摘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