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进博:这里盛产信任与订单
金色是丰收的颜色。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在一次次握手、一阵阵掌声背后,既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展商们手握合作协议,也有一大批“首发首秀”产品预示着高品质生活,更有各方对加强合作的认可和期许。
体现在沉甸甸的订单和签约里
今年进博会首次设置“采购商长廊”。据介绍,近百家中央企业组织超2万人到会采购,组建58个专业团组对接会商,其中不少拿下“大单”。中国海油签约额超过130亿美元,涵盖原油、天然气、深水油气装备、先进技术服务等产品;中国石化与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合作伙伴签署多项采购协议;中国东航与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5家供货商集中签署19份采购协议,总金额达12.11亿美元。
不仅中国企业收获颇丰,不少外国展馆、展商也硕果累累。
“如果你想来中国,进博会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对于马来西亚企业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贸易,更植根于互信、共同繁荣的人文土壤中。”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展会期间组织了贸易推广活动,马来西亚代表团重点展示了食品饮料、农产品、高端快消品、医疗健康产品及商务金融服务。
体现在“首发首秀”的新品中
进博会是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首秀场”。今年进博会期间,众多海内外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服务在这里首发。从智元工业分拣机器人,到立邦低空飞行全域涂装解决方案,再到傲鲨智能的外骨骼助力装备,展品的背后激起了人们对未来智能生活的期待。
进博会不仅有“高”科技,还有“新”消费。在消费品和食品展区,众多参展商发布了面向中国或全球首次亮相的产品,引得观展者驻足了解。这背后是各界对中国市场机遇和营商环境的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展会上,人工智能(AI)的赋能随处可见。技术装备展区专门设立AI专区,展示了全球高端装备和前沿技术;在医疗器械展区,AI与脑机接口齐飞,上演了“未来照进现实”。
“进博会剧透了万物皆可‘AI’,我们能够预测到,未来三到五年AI将成为新一代技术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德勤中国税务与商务咨询主管合伙人李旭升表示,中国在AI应用上有广泛的市场空间,要加大对AI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产品开发、人才储备的投入,在技术交流、风险管理、安全测试和伦理标准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构筑AI发展的基础。
体现在外国展商的信任和口碑里
进博会不仅是观察中国市场的窗口,也是一个践行合作理念的平台。通过进博会,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中国对外开放、共享发展的决心和态度。
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在丹麦国家馆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博会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贸易平台,中国市场对丹麦企业十分重要,我们愿意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合作。”
斯洛伐克国家馆的参展商代表张涛磊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我们公司的功能饮料在斯洛伐克和很多欧洲国家受欢迎。中国市场很大,我们想要来这里找到供销商。”在几天的展会中,他加了几十人的微信,大家表达了对产品的兴趣。
希华集团是一家将希腊农副产品出口到中国的企业,已连续八年参加进博会,其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甘德密表示,进博会向世界打开了中国市场,这是中国和世界对话合作的一部分,大家需要这样的平台。
从“头回客”到“常驻客”,越来越多的外国参展商将进博会作为深耕中国市场的起点和亮点。在进博会期间,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订单,更是对共享中国大市场、共创发展新机遇的长期信心。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