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秦岭竟藏着这些非遗资源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秦岭保护工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秦岭地区人文资源保护。
《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中提出,组织相关部门对秦岭范围内的文物古迹、革命遗址、古栈道、古镇古村、名人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寺观教堂和有明确文字记载且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遗迹等人文资源进行调查、登记,建立档案,制定秦岭人文资源保护名录。对与秦岭有关的历史事件、文学艺术、地名典故、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
跟着小布一起
走进秦岭非遗世界
西安鼓乐
楮皮纸制作技艺
侯官寨迎春牛老爷社火
牛老爷社火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独行于长安区杨庄街办侯官寨村,属于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侯官寨村共有七个村社,其中上堡社为上社(即领头社),北堡社为次上社(即副头社)。牛老爷社火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
楼观台被誉为“道教祖庭圣地”“道文化发祥地”,楼观台祭祀老子礼仪是古老的地方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寄寓了地方民众祈盼国泰民安、人世昌隆的美好愿望。
华夏财神故里祭祀活动
地方民间信仰华夏财神起源于周至县集贤镇赵大村,华夏财神赵公明元帅就诞生在这里。华夏财神故里祭祀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祭祀财神寄寓了地方民众祈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等美好愿望。
长安道情
长安道情是古长安地区道教徒以道教故事为题材,通过唱词诵经、敷演道中情理而得名的曲艺,也称“拉波戏”。其发展史承载着我国民间音乐、戏曲艺术、乡俗礼习、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衍变信息,保存着较为丰实的史料,具有重要的艺术科学研究价值。长安道情已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沣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艺
沣峪口老油坊位于秦岭北麓,凤凰山脚下的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办沣峪口村。这里的榨油技艺几乎与素油使用同时出现,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的《天工开物》中都有相关记载,历史极为悠久。
殿镇八卦锣鼓
周至殿镇八卦锣鼓原名“殿镇老鼓”。自唐朝起,殿镇村就存在着四个社火会,每个社火会都有一个八卦锣鼓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八卦锣鼓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其表演内容,增加了彩伞舞、摆绸舞等民间舞蹈形式,使表演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瑰丽多姿。
户县民间钟馗信仰民俗
钟馗文化源远流长,所代表的正气、正义和福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目前,钟馗文化已随“中国端午节”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并于2011年入选陕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熨斗村曲子
《熨斗村曲子》是周至县马召镇熨斗村传统民间曲子,是周至地区较有特色的民间曲艺,在周至县民间艺术中占重要的地位,其历史悠久,至今传承45代,有1400多年的历史。
鱼化泥叫叫制作技艺
泥叫叫也称娃娃哨、泥哨,是一种经低温焙烧兼有单音声响的陶泥哨子,属于民间孩童们的一种玩具;因吹起时鸣鸣作响,故称为“泥叫叫”,又称“娃娃哨”“泥哨”,在民间俗称“耍货”。它既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也可作为工艺品收藏。
复兴武狮
复兴武狮是一种流传于陕西的活动形式。复兴寨村演绎的狮子属武狮子表演,以凶猛为主,前扑、纵跳、全身抖动,讲究把狮毛直立起来,以八大势和十小势为主势,和武术连贯一起进行表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厚畛子山歌
厚畛子山歌是周至山区人民在劳动生产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流行于周至厚畛子、王家河、沙梁子等山区诸镇。其经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艺术加工,是山区劳动人民的音乐艺术结晶。厚畛子山歌的曲调色彩最为鲜明,更接近自然语言形态,也被称为原生态山歌。
青山索圣母庙会
青山索仙圣母庙是中国汉唐时代存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位于周至翠峰镇之南秦岭北麓之主峰,有关青山索圣母的传说在关中民间广为传诵。2009年,青山索圣母庙会被列入西安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铁炉油馍制作技艺
铁炉油馍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几经传承,铁炉油馍有金丝油馍和传统油馍两种制作方法,至今仍是临潼铁炉街道和临近的渭南地区民众非常喜爱的一种面食。
南五台观音菩萨传说
南五台位于西安长安区南三十公里,自古便是佛教圣地,诸多史籍中均称其为“终南神秀之区”。南五台观音菩萨传说即出自这里。
周至木雕
周至木雕具有淳朴自然、结实美观、精巧实用等特征。它起源于唐,成熟于明,其发展历程一直受中国道文化的影响,现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传承中不断推陈出新。
陶埙手工制作技艺
相传埙起源于远古一种叫作“石流星”的狩猎工具。久而久之,这种“石流星”慢慢就演变成了单纯的乐器埙,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关中秦腔戏剧脸谱
秦腔戏剧脸谱种类繁多、造型夸张, 采用八种颜色描绘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图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作为秦腔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2014年12月,“关中秦腔戏剧脸谱”入选西安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灞源汉调二黄
汉调二黄是陕西省的四大戏曲之一,其流行的戏曲类型以柔和为主,以武打戏为辅。汉调二黄以三种形式流传,分别是:木偶戏、皮影戏和人饰演的大戏。
昆仑道武术
终南山古楼观是我国道文化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昆仑道武术也是楼观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被列入西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全真教武术
传承于周至终南镇马蓬村的全真教武术同样是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西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神仙粉制作技艺
神仙粉是蓝田特有的名小吃,它是用秦岭北麓山区的一种叫“糜糜稍”的树木叶子精熬粉烹制的绿色食品,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神仙粉富含蛋白质、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戏剧盔帽制作技艺
盔帽是戏曲表演中人物头上所戴冠、帽、盔等的总称,为戏曲剧装的主要道具之一。按形状功能其分为“冠、帽、巾、盔”四类。戏曲盔帽的制作通常需要15道工序,复杂的则需要30多道工序。
华胥传说
这些“活态民间历史”
将继续展示千年古都的精气神
也将为秦岭保护
赋予更多文化内涵
部分图片来自 西安市文物局 曲江新区 西安文旅之声 长安宣传 悦鉴西安 蓝田宣传 太乙长安道 草堂国学 美丽周至网 周至文旅 周至县文化馆 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关中文化艺术品 网络
来源:西安发布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稿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