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民生画卷 绘新中国辉煌历程

作者: 申海菊 【 转载 】 来源: 千龙网 2024-10-15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经七十五载风雨兼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人民生活福祉不断提升的真实写照。

托底民生,稳住幸福。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劳动就业,确立了“充分就业”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全球化的挑战,我国不断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了就业优先政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据统计,近十年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多年超过1300万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同时,失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必要的生活保障,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护航生命,普惠健康。新中国成立之初,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疾病频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极大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近年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推广,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药价,让更多百姓用上了好药、便宜药,健康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老有所养,安享晚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逐年提高,确保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同时,政府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筹集养老资金,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积极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着力解决高龄失能老人的护理难题,让老年人享受到更有尊严、更加安心的老年生活。

居者有其屋,梦圆安居。住房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了一系列住房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棚户区改造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城市低收入家庭、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居住困难得到有效缓解。近年来,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加大租赁住房供给,努力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朝着“人人享有适宜住房”的目标迈进。

回望七十五载,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同一张巨大的安全网,兜住了亿万人民生活的底线,织密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