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深调查丨“贵”上热搜背后的市场博弈:当一件羽绒服“出了圈”

作者: 孙慧娟 【 转载 】 来源: 舜网-济南日报 2024-12-06

          羽绒服,人们抵御寒冷的常备单品,也是这个冬天频登热搜的“圈内物”。

  “价位追高再无‘羽绒服自由’?”“羽绒服里没羽绒?”等话题引发热议,消费者开始关注,商场品牌羽绒服一件动辄大几千,究竟是成本上涨还是炒作?对此,记者深入市场探访。

◆消费新观察

  品牌专柜羽绒服售价2000元“很常见”

  连日来,记者走访商场、品牌专卖店、“白牌”零售服装店发现,羽绒服市场的价格动态从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12月4日晚6点,槐荫区嘉华购物广场某品牌羽绒服专卖店,店内销售的羽绒服价格区间从300多元到3000多元。“热卖款基本维持在1000元左右。”导购员介绍,选购部分老款羽绒服可享八八折优惠。

  在另外一家知名品牌服饰专柜,价位较高的几款羽绒服分别是:一款长款羽绒服2199元、滑雪羽绒服1999元,一款鹅绒羽绒服售价2399元。

“这款男士运动羽绒服售价3680元。”一位男性消费者在FILA运动品牌专卖店选购产品,他说,这款羽绒服是自己今晚逛街看到的最贵的一款,“也有一些平价羽绒服,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

  记者走访发现,品牌专柜售价2000元以上的羽绒服和鹅绒服随处可见:费乐儿男大童中长款羽绒服2380元、探路者派克羽绒服2519元、雅戈尔男士灰蓝短款羽绒服2980元、波司登新款大毛领品质鹅绒服3499元。价位较低的产品中,坦博尔简约无领款羽绒服售价299元、匹克轻薄羽绒服287元。

针对一款羽绒服的价格波动,消费者购买意愿如何?在58份调查问卷中,近50份答卷人勾选“更看重羽绒服的款式和保暖性”“1000元以内买件羽绒服还有点性价比”“2000元以内还能接受,价格太高就慎重考虑”等选项。

◆市场新节奏

  成本上扬和附加功能影响零售价

  今年的羽绒服价位追高?面对消费者的询问,不少从业者给出答复:“双十二”促销节奏已开,价位有涨有跌。

  4日晚上7点,记者走进万达广场几家品牌门店专柜,几位店长的描述分别是:“充绒量有所增加,所以价格比去年贵一点。”“店里除热卖短款羽绒服价格涨了100元—200元以外,其他羽绒服价格基本变化不大。”

  “相较前几年的市场来看,是有所涨价的。”一家国产品牌羽绒服专柜店长透露,今年以来,羽绒涨价超过20%,白鹅绒涨幅甚至超出一倍。加上市场竞争、营销策略、成本投入以及天气等因素,共同推高了羽绒服价格。

  这名店长指着一件充绒量约200g、含90%鸭绒的品牌羽绒服说:“低则六七百元,高一点的上千,如果换成鹅绒,价格就在1000元—3000元之间。”

不是所有单品都涨价,也有降价产品。

  “暖冬等因素使得羽绒服销量下滑,年关临近,许多从事羽绒服生意的人手里囤货需要紧急出货和回笼资金,在此背景下,部分羽绒服的降价在所难免。但是,消费者不能光看价位。”从事11年服饰品牌经营的张艺可的观点引发很多从业者的共鸣。她介绍,市面上的羽绒主要有白鸭绒、灰鸭绒、白鹅绒、灰鹅绒4种,前两者属于鸭绒,后两者为鹅绒。相同绒子含量,鹅绒贵于鸭绒,白绒优于灰绒。

  记者通过网查品牌服饰加盟,找到了零售品牌服饰供应商张建宇,他认为,远红外、石墨烯、太空保温技术,保暖加厚、防风、防水、轻薄等功能性,让优品更优。

  ◆涨跌新洞察

  涨价原因竟和“二师兄”有关

  消费者对价位涨跌的背后更为关注。“质量略差的50%含绒量的鸭绒,去年只要120元/kg左右,今年涨到了200元/kg。即便是从回收的旧羽绒服中二次利用的90%鸭绒,价格也要120元/kg。”张建宇介绍,2022年4月以来,羽绒服新国标开始执行,新版标准将羽绒服的“含绒量”改成“绒子含量”。这就意味着,商家必须使用质量更高的羽绒才能达到新国标的标准,这也无形中增加了原材料的成本。

  “还和羽绒服的用工成本、面料、辅料价格的上涨有关。”张艺可指出,一些羽绒服企业的战略调整也是产品涨价原因之一,“比如波司登希望从大众品牌转型为高端品牌。还有一些新创立的国产羽绒服品牌例如SKYPEOPLE,售价卖到7000元曾登上热搜。”

  另外,涨价原因竟然和“二师兄”——猪肉消费有关。“近年来养殖行业进入猪周期低谷,猪肉价格偏低,猪肉消费增长导致鸭鹅需求减少。”山东菲华羽绒有限公司作为羽绒羽毛生产供应商,其相关负责人王玉龙介绍,鸭毛和鹅毛都是鸭鹅的副产品,它们的宰杀量下降了,鸭毛和鹅毛的供应自然就变少,“反之,猪肉价位追高时,鸭毛与鹅毛因供应量较大,促使羽绒原材料更有性价比。”

  针对降价,张建宇的观点是:如果采用优质、科技型面料,成本价就高了。反之,如果每个制衣环节都是“低一个档次”的原材料,低价也能做出来。“一味地追求低成本,成品质量可想而知。”

【第二视角】

  从羽绒服top榜

  看“小厂商寒冬”

  张建宇介绍说,羽绒服市场top榜分几大类:上万元的高端奢侈品牌;几千元到上万元主打登山、滑雪的户外、潮流品牌;几百元到上千元的国产、快消时尚品牌;还有一些是线上百元“白牌”,有些是小厂商直接开售,质量参差不齐。

  尤其是近期频频爆出低价羽绒服存在以丝充绒、制假售假的乱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在原料价格高企、利润承压的环境下,中小厂商进行价格博弈的结果。

  “不得不说,有些小厂商或许活不过这个冬天。”根据张建宇的引荐,记者电话采访了一家小厂商负责人孙正凯,针对价位波动引发的劣质羽绒争议、小厂商备受冲击现状,孙正凯深有感触,“不自救,就很难。”

他向记者透露,他的自救方式之一:开辟“翻新业务”。

  孙正凯说,在此之前,业务员做了大量市场调研,“飞丝、碎毛、绒丝,羽绒服除了没羽绒啥都有”“明明可以抢钱,非要送我件羽绒服”等消费质疑比比皆是。对此,他在自己的3家门店试推出“翻新业务”。

这就相当于消费者用之前的旧羽绒服,或现场订购羽绒的形式,重新做一件羽绒服。“90%白鹅绒的价格从去年80元/两涨到了90元/两,如果自己带绒的话,更节省材料费,也更便宜。”孙正凯介绍,90%白鸭绒、300克充绒量需要500—600元,90%白鹅绒的充绒量需要700—800元,“一般10天左右取货,从最初的零咨询到最近的订单量逐渐增多,作为小厂商,也是在慢慢积累品牌知名度。”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