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等多重挑战,陕西企业迎难而上、奋勇向前—— 全力以赴促增长

作者: 杨晓梅 【 转载 】 来源: 人民网 陕西日报 2025-05-09

COS芯片发货量同比增长77.67%、医美模组订单量飙升89.28%,亮眼的数据给西安立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芯光电”)一季度的答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即便如此,公司上下还是丝毫不敢懈怠。

“战略性新兴产业竞速发展。公司‘今天’的生产、‘明天’的产品、‘后天’的技术,都得时时想着。”4月22日,立芯光电总经理助理任永学说。

成立于2012年的立芯光电,已是国内领先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研发、生产企业,自主研发的3款“拳头”产品分别占领了国内市场70%以上、30%以上、50%以上的市场份额,获评陕西省“专精特新”企业等。

任永学负责该公司模组封装、终端技术研发等工作。“必须坚持差异化发展,平均每3个月公司就要推出一批新产品、新型号,以保持、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优势。”他说,仅2025年一季度,公司就推出了高、中、低3档多款新医美模组产品。

产品推陈出新,带动公司生产能力扩张,产品月出货量迅速增加。在位于西安半导体产业园的立芯光电生产车间,忙碌是给来访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今年一季度,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增加值同比增长了6.2%,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拔节向上。

增长的背后,是迎难而上的拼劲、干劲。

“今年一季度,站上的产量任务是4515吨,同比增加了不少。我们克服困难,取得了‘开门红’。”4月25日,延长石油吴起采油厂楼坊坪采油队25-71工作站站长李树森说。在这个位于黄土沟里的工作站,33名员工承担35口注水井、123口原油生产井和38口新建井的生产、建设等任务。

直到4月初,山里依旧冷得让人打哆嗦,这给站上采油、建新井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攻坚克难,打赢了一季度的稳产保供战。进入二季度,紧绷的弦还是松不了。为了早早把5台新抽油机安装好,李树森带着站员,每天天不亮就进井场,中午在井场吃个盒饭接着干。身上的工服湿了干、干了湿。遇到刮风天,大家得用整个身子护着仪器,晚上回宿舍,像个泥人。“成绩都是拼出来的。”李树森说。

能源工业是陕西稳增长的“压舱石”。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今年能源市场价格下行压力增加,省属龙头企业不约而同扩产量、保供应、稳增长。一季度,全省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个百分点。

取得这个成绩,新能源提供了重要支撑。

4月24日,西安综合保税区内,陕西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大户——陕西省水电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投建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进入并网发电倒计时。“公司一季度清洁能源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1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3%。”陕西省水电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式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陕西近年来推动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截至2025年3月底,陕西新能源装机规模增至5656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2.3倍,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比重提升至48%。全省已建成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约1009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6.5倍。

能源工业迈向高质量,煤化工产业加速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

“我们自主研发聚烯烃弹性体(POR),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蒲城陕煤技术研究院工业化示范基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项目负责人李欣说。

聚烯烃弹性体(POR)是以聚乙烯为单一原料,采用特有催化剂制备的新型聚乙烯材料,具备橡胶性能,可替代当前使用广泛的乙丙橡胶,用于制造密封条、轮胎侧壁胶条、护套等。

今年前3月,李欣一直忙着聚烯烃弹性体(POR)生产技术、工艺流程的优化和万吨级工业化示范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可喜的是,项目可行性报告近日顺利通过,项目开工提上了日程。

“聚烯烃弹性体(POR)的产业化,突破了以往聚乙烯只能作为塑料材料使用的传统观念,填补了行业空白,可消化部分国内煤制烯烃过剩产能,重构陕煤集团甲醇制烯烃(MTO)产业链格局。”李欣说。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动力。面对重重挑战,企业全力以赴促增长,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