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民生改善,激活内需消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日前发布,该《意见》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支持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续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今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计划在新增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有观点认为,在合理调整城中村区域土地规划条件后,还将拉动原址建设约5000亿元的建安投资。
居住品质改善提升,是民生之所需,更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加快民生改善,激活内需消费,可谓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之策。当前,改善民生需求与激活内需消费是中国经济政策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加快民生改善,激活内需消费,是一项正向良性循环。推动社保完善、收入增长、生活成本降低、生活品质提升等,老百姓的安全感提升,即期消费与长期消费意愿增强,通过增强内需,促进经济活力释放、财政税收增长,从而进一步推动民生的改善。
推进民生改善,激活内需消费,政策重点应聚焦社会保障、收入增长、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以及品质生活创造等行动上。首先,织密社会保障网。做好医保深化普及,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医保,养老扩容、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等领域。其次,落实“收入倍增与就业提质”,稳就业、增收入、促创业,切实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激发创业创新活力,这本质上也是来自于民生改善的指数效应。其三,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降低生活成本,间接释放消费潜力。如教育减负、住房保障、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其四,民生改善需求渐旺,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如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改造,绿色消费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等,都是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新动向。
推进民生改善,激活内需消费,要打通关键堵点,加强政策激励协同。应将更多财政资源投向民生领域,通过强化社会保障、推动收入倍增、优化共享公共服务等举措,不断加快民生改善,持续培育和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构建可持续扩大内需消费的新发展格局,真正地打通内循环,形成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社会政策的协同配套,如发行特别国债用于民生项目,既能改善民生,又能创造就业、刺激需求。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投资于人”,民生财政投入支出有望持续增长。财政部最新数据,今年民生领域支出增速较快。数据显示,1-7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8%,教育支出增长5.7%,卫生健康支出增长5.3%。
当然,激活内需消费的关键之处,根本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当前我国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43.9%,低于国际标准值的59.2%。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内需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
加快民生改善,激活内需消费,既需短期刺激政策措施,更需长期、系统的战略。笔者认为,这是一项从外部“输血”刺激居民消费、内部“造血”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的系统工程。即,通过消费券、以旧换新补贴等方式起到“立竿见影”的“输血”效果,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完善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增加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等举措,形成内需驱动的“造血”循环。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