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医保取现”,成都这家医院被暂停医保拨付→
央视记者调查报道《起底“医保取现”背后“回流药”销售网》播出后,四川省成立由省市区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专班,启动对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富顿互联网医院调查工作后,共组成了4个调查小组,分别开展外出调查、数据固定、资质核实、现场询问等工作。
经初步调查,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富顿互联网医院办理了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证,具备互联网诊疗资格。在报道中开处方的医师为外省一医疗机构的执业医师,通过注册登记成为该互联网医院注册备案医师,经外出调查组现场调查核实,该医师具有医师资格证、执业证,执业范围为内科、全科医学专业,其本人已经确认该处方为自己依照《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相关规定,通过图文问诊的方式开具,调查组也对该医师图文接诊的全过程数据资料进行取证固定。
调查组围绕新闻报道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处方问题,重点调查了该互联网医院近期涉及武汉马应龙大药房的1000余张处方,截至目前初步查出有12张处方涉嫌超量开具等问题。
根据目前调查情况,已对该机构及12张处方涉事医师进行立案调查,下一步将根据具体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同时,该互联网医院已经暂停所有互联网诊疗业务,联合调查专班正持续对医院注册医师管理和医师诊疗行为进行全面检查和整顿。
根据新闻报道反映情况,医保部门也正在开展现场检查及数据提取分析等工作,调查期间,为防范医保基金损失风险,依据医保服务协议,现对该医院作出暂停医保拨付处置。目前四川省、市、区工作专班还在全面开展深入调查,下一步将结合调查结果,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起底“回流药”背后销售网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接到观众举报,湖北武汉一些医院门口张贴着“医保取现”“高价收药”的小广告。记者随机拨打了小广告上的电话号码一探究竟。
收药人所说的6至7折提现,就是参保人用医保卡在药店购买1万元左右药品,收药人以6至7折的价格回收,参保人得6000元到7000元不等的现金。
这些收药人除了回收820元每盒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还有500元每盒的人血白蛋白、750元每盒的东阿阿胶等,他们一般以六折甚至更低价格回收。
▶“小纸条”竟能开出处方药
收药人让参保人购买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处方药,主要用于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等,不仅要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买药,还得严格遵医嘱用药。
而记者发现,参保人仅凭收药人给开的“小纸条”就买到了处方药。原来,药店销售员是通过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的方式给参保人开出了处方药。记者注意到,销售员是通过一个手机APP小程序提交的所谓“电子处方”,不到一分钟就审核通过了。
电子处方显示,这是一张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富顿互联网医院开具的门诊处方。记者找到成都成华东升医院,医院简介显示,该院是成都市成华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一级综合性医院。据医院工作人员透露,富顿互联网医院在湖北省有上千家合作药店,相关业务需要找湖北业务负责人李某。
▶“医保取现”药品流向何处?
记者揭开了一张分布在城乡间的“回流药”销售网——
收药人通过小广告招揽参保人前来“医保取现”,参保人是拿到了部分现金,但透支的是自己未来的看病钱;
药店为了追求业绩,罔顾国家规定和收药人沆瀣一气,串通完成处方药品的售卖;
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诊所,用“两套账”,不记录药品真实数据,逃避监管。
最终造成国家医保基金被侵蚀,广大参保人利益受损,患者的用药安全也无从保障。
至此,“回流药”的购销链条清晰地浮出水面。武汉的收药人招揽参保人到指定药店购药“套现”,再将回收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药品,通过中间人何某转卖给新洲区的供货商罗某,罗某再转卖给新洲区的卫生院、私人诊所和药店,最后用到了患者身上。
据悉,参保人用来购买免疫球蛋白的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按规定主要用于支付其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的自付费用。《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定点医药机构不得为参保人员利用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提供便利。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不管是药贩子,还是药店内部工作人员,他们内外勾结取得不法利益,以损害医保系统成千上万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为代价,这种行为除了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以外,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专家指出,看似参保人“套现”得到了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其实是透支自己未来看病的资金储备,而这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看病钱”,一部分被收药人“套”走,“医保取现”其实也让参保人自己遭受了损失。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