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日前,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评选出202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示范案例,省检察院“全面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保护助力陕西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入选。
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以来,陕西检察机关共办理知识产权案件549件,同比上升12%。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案件,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建设……陕西检察机关着力保护创新创造,积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核心技术泄露就像心脏被扎了一刀。”2月24日,说起企业知识产权被侵犯的事,西安某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心有余悸。
原来,这家企业一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关键核心技术资料被员工郝某用于个人的硕士毕业论文,还公开发表在多个知名学术平台。
危急时刻,“秦创原雁塔企业服务攻坚中心”的联系点发挥了关键作用。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检察院接到求助后,意识到这是一起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的刑事案件,建议企业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开展立案监督。
公安机关立案后,雁塔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针对商业秘密认定、损失数额认定、法律适用等问题多次与公安机关沟通,提出补充侦查意见30余条,为本案顺利侦办打下了坚实基础。法院最终以侵犯商业秘密罪判处郝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两万元。该案的成功办理也为公司后续维权扫清了障碍。根据检察机关建议,公司以法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作为技术归属权的有力证明,顺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相关专利。
2月21日,耀州窑博物馆内,70岁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孟树锋抚摸着温润的青瓷,向来访的检察官展示手机里的“耀瓷e检通”小程序。他说:“现在扫描产品二维码,就能查到32项专利信息和文化溯源。”这款由铜川市耀州区人民检察院开发的数字化保护平台,整合了23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图谱,实现了从烧制工艺到版权登记的全链条保护。
这种守护,始于2024年陕西检察机关非遗保护专项监督。检察官在调研中发现,当地12家陶瓷作坊存在抢注商标、仿冒包装等问题。铜川市人民检察院创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监管”模式,促成行政机关出台《耀州瓷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管理办法》,建立“双随机”抽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公益诉讼、民事支持起诉等新路径、新方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
除了“老手艺”,食品领域的知识产权也需要保护。2024年8月,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走访中发现,“马庄仙桃”地理标志被3家合作社冒用。更令人揪心的是,这些违规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已过期7个月,相关合作社涉嫌误导消费者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针对这一民生案件,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打出“行政监管+司法确认+产业帮扶”组合拳:一方面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查处违法经营户9家;另一方面启动“知识产权合规建设”计划,为12家农业合作社量身定制《农产品商标使用指引》。在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左小莉的普法课堂上,果农学习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效期”“集体商标使用规范”等专业知识。
在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检察院建立了高新农业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设立涉农知识产权检察保护站及联系点12个,制定《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农业企业名录》,实行定期接访等机制,延伸检察服务触角。
高质效办好知识产权案件离不开专门化建设。从设立全国首个省级知识产权检察部门,到构建省、市、县三级办案体系;从制定《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公诉案件审查指引》,到建立七部门知识产权案件“行刑衔接”机制,陕西检察机关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我们将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检察专门化建设,推动‘四大检察’综合履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知识产权保护案件,推动全省知识产权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西部示范知识产权强省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葛迪说。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