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芙蓉|人民日报:年轻观众占七成,花鼓戏也能这么“潮”?

作者: 杨迅 【 转载 】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5-04-02

人民日报关注《新刘海砍樵》!


昨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聚焦芙蓉区文化创新成果,刊发文章《大湖之南丨年轻观众占七成,花鼓戏也能这么“潮”?》,专题报道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湖南广电金鹰955、长沙一台好戏联合出品打造的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并以视频的形式,对位于芙蓉区的省花鼓戏剧院进行了实地探访。


近年来,芙蓉区紧扣三张“文化名片”和两道“融合命题”,推动“做实全市文化中心”战略落地。创新性结合花鼓戏与现代声光电技术、流行文化的《新刘海砍樵》火爆全网,让古老的湖湘故事在现代剧场中焕发出生机,也为非遗传承提供了“芙蓉样本”。

提起花鼓戏《刘海砍樵》,在湖南无人不晓,可爱看爱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由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湖南广电金鹰955、长沙一台好戏联合出品打造的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于去年4月在长沙上演以来,却能抓住90后、00后的心,演出170余场,1.8万人次观看,年轻观众占比达七成!


近日,记者专程前往位于长沙芙蓉区的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探访。在由仓库改建成的《新刘海砍樵》剧场里,传统戏曲蝶变为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让年轻观众大呼过瘾,现场掌声不断。

f58f59e56376447ee86d08c977268a72.jpeg

传统花鼓戏为何能这么“潮”,在年轻人中“火出圈”?


在设计理念上,《新刘海砍樵》用音乐剧来讲述花鼓戏的故事,但保留了花鼓戏的原汁原味,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走进剧场观看,传递了爱与勇气的主题。


在观演方式上,演出打破常规的马蹄形剧场特征,减少界限感的戏剧空间设计,使得观众容易成为剧场的一部分,达到沉浸式体验效果。


在表现方式上,演出实景融合裸眼3D多媒体技术,配合吊威亚等舞台特技,以年轻人更加青睐的表现方式,为花鼓戏赢得更多“流量”,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历时2年精心筹划,由5国制作班底护航,300场编排打磨,462平米的沉浸式空间,结合裸眼3D多媒体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故事现场,与演员零距离互动,体验剧本式的沉浸感……当古老的湖湘故事在现代剧场中焕发出全新的光彩,观众不禁惊叹于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32f6274606247c2693142d1a4396ecc5.jpeg

新刘海砍樵》制作人陈彦雨表示:“现在经常能看到一大家子观众过来观看演出。我们打造了一个四世同堂的消费场景,一家人可以坐下来,为一个作品去共情和共鸣,有交流,有讨论,有能够互动的话题,这是让我们感动的地方,也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收获。”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版权声明: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