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医 | 甲状腺结节是不是甲状腺癌?带你走出“谈结色变”的误区

出品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作者 | 魏洋 刘春燕
编辑 | 刘君亮 胡鑫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一跃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不少患者为此产生恐慌心理,“谈结色变”成为大多数患者的通病,特别是当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得了甲状腺结节更是慌了神,一度以为自己患了甲状腺癌。
其实,“甲状腺结节”并不等于“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也没有那么可怕,下面就让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的专家们带领大家快速走出“谈结色变”的误区。


甲状腺是什么?
说起甲状腺,或许大家会下意识地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脖子。是的,甲状腺是位于喉结下前方内分泌系统腺体,形状像一只蝴蝶,一般触摸不到。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独立内分泌腺体,主要功能是制造甲状腺激素,其生成的激素对维持人的热量产生(体温)起着重要作用,此外,人体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及能量代谢,也都依赖于甲状腺激素,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激素之一。
热门的甲状腺结节
随着甲状腺超声慢慢被纳入常规体检项目,甲状腺结节近些年来检出率日趋增多,成为在内分泌科咨询和就诊的最热门疾病之一。那么甲状腺结节究竟是什么呢?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出现的一个或多个结构异常团块,是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碘的过少或过多摄入、甲状腺自身的炎症改变、甲状腺良性或恶性肿瘤、甲状腺退行性变等都可以导致甲状腺结节的产生。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常常是由本人无意中发现或医生在体检时触及,更多情况下是在超声或其他辅助检查时偶然被发现的。
根据数据,甲状腺结节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接近20%,如此高的数字不仅仅是因为疾病本身的增多,更多还是由于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将甲状腺超声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的普及,这使得甲状腺结节更容易被人们所发现。
体检出甲状腺结节别恐慌,八成是良性
如果检出有甲状腺结节,是不是得癌的几率很高啊?很多人在得知自己甲状腺有结节后,以为得了癌症,压力倍增。事实上,就算查到甲状腺有结节,也不一定就那么可怕。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都无明显危害的,是甲状腺的一种良性病变,就好像我们皮肤上的瘢痕或者黑痣一样,不影响人体的健康,只需6-12个月定期到医院检查彩超就可以。
根据临床数据显示,80%被发现的甲状腺结节都为良性病变,恶性(即甲状腺癌)比例约20%,所以,当体检检查出有甲状腺结节,最重要的是:立即到专科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评估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如是良性,多数仅需定期随访,无需特殊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选择手术。如是恶性,则需要找专科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如何辨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彩超TI-RADS分类非常有助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
通常,TI-RADS分类3类及3类以下的甲状腺结节考虑良性结节可能性较大。
4A类结节有一定恶性可能,恶性风险在3%~30%之间,临床建议短期(3个月)间隔随访,必要时细针穿刺活检;
4B类恶性风险相对较大(31%~60%),临床建议细针穿刺活检或直接手术治疗。
4C类及以上(包括5类、6类)恶性风险极大或已确诊,建议直接手术治疗。
甲状腺恶性结节,通常有以下特点。
◾ 医生触诊甲状腺的时候,感觉肿块很硬或表面不规则,如果病人出现声音嘶哑、或摸到颈部淋巴结肿大。
◾ B超超或CT检查显示甲状腺结节内有细小的点状钙化。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显示有较高恶性风险。
哪些是甲状腺癌的高危人群?
1.甲状腺癌家族史者,好发年龄20-40岁,女性多见;
2.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或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等疾病患者;
3.长期放射性物质接触接触史及放射性损伤,特别是幼年、青少年时期接受了电离辐射的人群;
4.碘摄入过多或过少;
5.雌激素异常相关疾病患者;
6.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患者。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一般而言,甲状腺结节出现下述情况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1. 有明显的局部压迫症状;
2. 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内科治疗无效者;
3. 甲状腺结节位于胸骨后或纵隔内;
4.男性或者小儿甲状腺结节。研究表明,在男性和小儿的结节患者中恶性可能性更大;
5.甲状腺结节形状不规整、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6.甲状腺结节生长迅速;
7.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
8.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音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9.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10.伴有质硬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不缩小者;
11.长期腹泻而无浓血便、常伴面部潮红等症状。
当然,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还要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的结果来明确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术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甲状腺癌病人术后随访期间,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尤其是饮食方面做到“清淡温和、低脂、低碘”即可。
术后刚开始(1—3天)进食应以清淡温和为主,避免过烫或辛辣刺激,引起或加重颈部疼痛及不适感。
术后短期内(术后2周)由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逐步过到普通饮食。
低脂饮食可有效降低甲状腺癌手术(尤其是需颈部淋巴结清扫)后可能引起的乳糜漏,因此建议术后2周低脂饮食,包括新鲜的蔬菜(如青菜、菠菜、番茄、胡萝卜等),新鲜的水果(牛油果除外)以及玉米、面包等谷物。忌肥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2周后正常饮食可不必忌口。
长期高碘可能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复发风险,所以甲状腺癌术后一般需低碘饮食,尤其是海带、紫菜、虾皮、干海鱼等含碘量高的食物尽量少吃。但常规加碘盐可正常食用。如需做碘131治疗,治疗前3—4周低碘或无碘饮食,治疗结束后改为正常饮食。
【编辑:张丽娜】
免责声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稿。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