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系统"大老虎"获刑15年!徐𬎆6533万受贿背后,垄断行业的权力如何失控?——从北京烟草到国家局副局长——14年贪腐路,撕开行业监管漏洞

作者: 王健 【 转载 】 来源: 长安文摘 2025-08-12

8月12日,河南省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徐㼆的贪腐生涯画上了句号: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00万元,受贿所得6533万余元及其孳息被追缴。从执掌北京烟草到跻身国家局领导层,这位曾手握烟草行业重权的官员,最终在"权力变现"的泥潭中倒下,其案例也为垄断行业的权力监督敲响了沉重警钟。

mmexport65c8eeaf2facab216263a8f7b856a2b7_1755003930209.jpeg

一、14年贪腐轨迹:从行政审批到职工录用,权力无孔不入

法院审理查明,徐㼆的受贿行为贯穿2010年至2024年,覆盖其任职的关键阶段:

 权力范围广:无论是担任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还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他的职权涉及行政审批、企业经营、职工录用等多个核心环节。烟草行业作为特殊垄断行业,从生产、销售到市场准入均受严格管控,这些环节的"话语权"成为徐㼆谋利的工具。

 受贿数额巨:通过本人或妻子等人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6533万余元,数额特别巨大。其中既包括为企业在经营中"开绿灯"的回报,也涵盖了利用职权为他人解决工作的"好处费",可见其权力寻租的触角已渗透到行业运行的方方面面。

 隐蔽性较强:部分受贿通过家属经手,以"合法"外衣掩盖权钱交易本质,这种"家族式腐败"更难被及时发现,也凸显了对领导干部"身边人"监督的重要性。

尽管徐𬎆因有未遂情节、认罪悔罪、全额退赃等获得从轻处罚,但15年的刑期仍足以说明其行为的严重性——在烟草行业这种高度集中的权力领域,一旦失去约束,腐败风险将被成倍放大。

mmexport3ad3aecfd3f92a2bb8dad36a6e4e8cab_1755004024328.jpeg

二、垄断行业的监管难题:为何"肥缺"易成"腐地"?

烟草行业因垄断特性,长期处于监管焦点。徐㼆案暴露的,正是垄断行业权力监督的共性难题:

 权力集中度高:从生产计划、牌照审批到市场分配,行业内关键资源的调配权高度集中于少数部门和岗位,这种"一言九鼎"的权力若缺乏制衡,极易滋生腐败。

 行业壁垒森严:烟草系统相对封闭,外部监督难以深入,内部监督又可能因"熟人社会"而流于形式,形成"监督盲区"。

 利益诱惑巨大:烟草行业利润丰厚,企业为获取配额、准入资格等往往不惜重金"围猎"官员,而官员手中的审批权一旦松动,就可能产生巨额利益输送。

 徐㼆的堕落轨迹印证了一个规律:无论行业特性如何,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即便是在有严格专卖制度的行业,若监督机制不能"穿透"权力层级,同样会出现"监管者被腐蚀"的情况。

mmexporta3f5369dc1d88947707d28b860140328_1755004062194.jpeg

三、破局之思:给垄断行业权力套上"双保险"

徐㼆案的警示意义,远不止于个案惩处,更在于推动垄断行业的监督改革:

 分权制衡是基础:在行政审批、资源分配等环节建立"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于个人,从源头减少"一言堂"带来的风险。

 阳光运行是关键:将烟草行业的审批流程、配额分配、人事录用等信息依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让权力在"玻璃房"里运行,压缩暗箱操作空间。

 内外监督联动是保障: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同时完善行业内部审计、巡视制度,对领导干部及其家属实行"双监督",斩断"家族式腐败"的链条。


当事人个人简历

徐㼆,男,曾任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24年4月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5年5月28日被公开开庭审理,8月12日一审以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15年。具体个人详细信息以官方披露为准。




来源:长安文摘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