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坐拥江河却喊渴,2亿水库8年未竣工成“望库叹”

作者: 佚名 【 转载 】 来源: 员外观 2025-08-14

今年陕西旬阳最尴尬的事儿,莫过于"守着江河喊渴"。素有"太极城"美誉的它,汉江穿城过,旬河、蜀河绕身旁,本该是水资源界的"土豪",却在今年把"缺水"二字写满了城乡角落——部分乡镇和市区居民,连日常用水都得掐着日子过,堪称现实版"近水楼台先得'旱'"。


天公不作美,水源地也"断粮"


自打去年冬起,秦岭南麓的旬阳就被干旱"盯"上了。这太阳跟打了鸡血似的连轴转,把地里的庄稼晒得直"哭":玉米叶子卷成了方便面,秋作物蔫头耷脑没了精气神。更让人闹心的是,居民用水都开启了"供四限一"模式,洗个澡都得瞅着日历算日子,堪称"节水大挑战"真人版。


 好在当地没坐以待毙。城区供水原本是"一根独苗"扛大旗,旱情一来立马扛不住,于是紧急上马第二水厂,4月25日就赶着投用了。这水厂可不含糊,日供水3.3万立方米,还带智慧监控,从取水到送水全程数字化,14.8万人和200多家企业总算喝上了"放心水",算是打了场漂亮的"应急战"。

640.jpg

各乡镇更是把"抗旱"刻在了DNA里。水利局的人钻进山沟找水源,13万米管道铺下去,12个镇16个村组接上了新水;高山上的村民没管网?镇村干部变身"送水侠",三轮车、摩托车齐上阵,28辆车跑了160趟,解决了2411人的燃眉之急。连农业生产都没落下,"党员抗旱先锋队"手把手教节水技术,运水车给烟田"解渴",水泵往稻田里"输血",总算没让农民的"钱袋子"瘪下去。


2亿水库8年"烂尾",百姓只能"望库兴叹"


 就在大家为抗旱忙得脚不沾地时,一个"老大难"项目成了绕不开的坎——投资超2亿、8年前就开工的冷水河水库枢纽工程,至今还杵在那儿当"摆设",别说供水了,连蓄水都没影,当地百姓只能对着空水库叹气:"这钱花的,还不如多买几辆送水车。"


 如今的水库现场,活脱脱一个"烂尾楼"既视感:大坝是建起来了,看着挺气派,可库里空空如也,只有冷水河那点细流在河道里白白淌走,跟嘲笑这工程似的。旁边的施工工棚更是人去楼空,蛛丝马迹都在说:"咱早就停工啦!"

640 (1).jpg

 翻开历史账册,这项目当年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2016年4月获批,概算总投资2.1亿,中央资金撑腰,计划建个小(1)型水利工程,大坝、泄水、输水建筑物一样不缺,设计总库容646万立方米,号称能解决10万市民和1.38万亩烟田的用水问题,听起来比第二水厂还靠谱。


 更讽刺的是,2017年安康新闻网还报道说,这项目总工期24个月,当时已经完成5900万投资,施工方喊着"三班倒"赶进度,目标是"2017年内完工"。结果呢?2025年都过了大半,它还在"扫尾"。7900万专项债券资金倒是花得干干净净,100%的使用进度,可水库连水都没蓄上,收益更是"查无此数"。

  

 要说这旬阳冷水河水库工程,硬是把“接力赛”玩出了新花样——从杨必领同志“发令起跑”,到王均同志“接棒冲刺”,再到今年光荣退二线的王明柱同志“交棒离场”,三任水利局局长跟传接力棒似的,一茬接一茬地“深耕”这个项目。


 结果呢?2亿的真金白银砸下去,工期从最初的24个月,愣是被“接力”成了8年长跑,最后连水库的“肚子”都没装满水,活脱脱把个民生工程干成了“烂尾标本”。这操作,说好听点是“历任局长都倾注了心血”,说实在点,更像是三位“操盘手”联手演示了一出“钱去哪儿了”的悬疑剧,唯一的“成果”可能就是给当地百姓添了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你看那水库,局长换了三拨,水影子都没见着多少!”

640 (2).jpg

 一边是百姓为水发愁,送水车跑断腿;一边是2亿工程躺平8年,成了看得见摸不着的"水中月"。这波操作,别说当地人看不懂,估计连汉江的水都得打个问号:"我就在这儿,你们到底在等啥?"




来源:员外观

编辑:金文婕

审核:王仕伟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技术支持: 善源网络.善建站